英吉沙牛员外火锅 英吉沙:走好“牛”路子 奔向牛日子 英吉沙县牛员外电话

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是农村进步的人才基础。新疆英吉沙县克孜勒乡希望村养牛达人——阿巴百科日,依靠不断进修,坚持奋斗,从一个普通农民一步一步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,成功奔向富足的好日子。

阿巴百科日正和员工在自动化日粮制备机前查看饲料生产情况 (张素玮 摄)

2月7日一大早,在克孜勒乡希望村的农民养殖合作社,阿巴百科日正和员工在自动化日粮制备机前忙碌,仔细查看牛羊春季所需维生素、电解质等营养物质混合的均匀程度,确保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。

2015年,阿巴百科日购买了5头西门塔尔牛。为掌握科学养殖技巧,他翻阅大量养殖类书籍,还经常参加养殖技术培训课程,通过改变饲养方式、调整养殖结构、精选优良品种、科学配方喂养等方式,养殖规模逐渐也从最初的5头进步到了10头、20头……

“养殖不能盲目,要不断进修科学的养殖技巧,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。”阿巴百科日说道。

村干部到合作社了解养殖情况 (张素玮 摄)

2021年,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下,阿巴百科日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次腾飞。享受养殖补贴,办理养殖免息贷款,成立了农民养殖合作社。目前,他的合作社有60多头西门塔尔牛,平均三个月至四个月就可以出栏一批牛。上个月,出栏了12头牛,每头牛的售价在1.5万元至2万元之间,仅这一批牛收入近20万元。

阿巴百科日说:“依靠养殖业,我们家生活质量变好了,让我有信心一步步扩大规模,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,觉得很快乐。”

随着合作社逐渐壮大,周边5名村民加入农民养殖合作社,在阿巴百科日的耐心引导下,员工们逐渐掌握了使用自动化设备投喂饲料、观察牛的健壮状况、预防常见疾病等技能。

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局驻克孜勒乡希望村职业队队员杨伟星说:“阿巴百科日的合作社对我们村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影响,一方面,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难题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。另一方面,他的成功经验激发了更多村民进步养殖业的热诚。”

员工伊米尼西·多来西正在喂牛 (张素玮 摄)

家住希望村的员工伊米尼西·多来西将在合作社学到的技术用到自家养殖上,产肉量和繁殖率都有了明显进步。去年,每头牛的出肉量增加了20多斤,还多繁殖了2头小牛犊,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。

员工伊米尼西·多来西说:“现在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,还能把学到的技术用在自家养牛上,家里的收入增加了不少。”

克孜勒乡希望村农民养殖合作社内,牛正在吃饲草 (张素玮 摄)

在阿巴百科日的示范带动下,该村的合作社与农户抱团进步,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进步养殖的气氛愈发浓厚,构建起了肉牛养殖、育肥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,这条产业链也串起了乡村的“共富链”。

杨伟星说:“我们会继续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,提供技术指导、拓宽销售渠道等,助力合作社不断进步壮大,鼓励更多村民加入养殖行业,推动我们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台阶。”

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近年来,克孜勒乡通过加大“传、帮、带”力度,培养了一支有活力、有能力、有实力的致富带头人队伍。目前,全乡有15个养殖合作社、148个养殖大户,存栏牛1万余头,存栏羊10万余只,形成了层层带动、户户受益的良好气氛,呈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
克孜勒乡副乡长沈洛洛表示,将推广成功经验,鼓励更多村民进步养殖产业,打造产业集群,助力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进步,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加速实现。(张素玮 外力)

来源:央广网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