蛙类品种大全图片及介绍

蛙类品种大全图片及介绍

蛙类是两栖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,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。它们不仅在生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还因其多样的形态和习性而受到大众的喜爱。这篇文章小编将围绕“蛙类品种大全图片及介绍”这一主题,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蛙类品种,并附上相关的图片和特征描述。

蛙类的基本分类

蛙类通常被分为蛙和蟾蜍两大类。一般来说,皮肤光滑、善于跳跃的被称为蛙,而皮肤粗糙、体型较大的则被称为蟾蜍。虽然这种分类技巧简单易懂,但实际上,蛙和蟾蜍之间的区别更为复杂,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理结构和生态习性上。

1. 黑斑侧褶蛙 (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)

黑斑侧褶蛙是我国最常见的蛙类其中一个,广泛分布于各地。它们的背部有明显的背侧褶,皮肤较为粗糙,颜色多为绿色或灰褐色,身上有大致不一的黑斑。雄蛙体长约62mm,雌蛙体长约74mm。

2. 金线侧褶蛙 (Pelophylax plancyi)

金线侧褶蛙的外观更符合大众对青蛙的传统印象,背面皮肤光滑,体侧有明显的疣粒。它们的颜色通常为绿色或橄榄绿色,背侧褶呈棕黄色。雄蛙体长约55mm,雌蛙体长约67mm。

3. 泽陆蛙 (Fejervarya multistriata)

泽陆蛙的背部皮肤粗糙,通常呈灰色或棕色,身上有不制度的斑纹。它们的体型相对较小,雄蛙体长38-42mm,雌蛙体长43-49mm。泽陆蛙在鲁南地区的数量较多。

4. 中华蟾蜍 (Bufo gargarizans)

中华蟾蜍是典型的“癞蛤蟆”,皮肤极为粗糙,背面多为橄榄黄色或灰棕色。雄蟾体长62-106mm,雌蟾体长70-121mm。它们的鸣声微弱,但在繁殖季节仍能听到。

5. 花背蟾蜍 (Bufo raddei)

花背蟾蜍的背面有显著的花斑,皮肤粗糙,雄蟾体长55-61mm,雌蟾体长54-64mm。它们的鸣声响亮,常在夜间活动。

6. 东方铃蟾 (Bombina orientalis)

东方铃蟾的背面为暗绿色,腹面则为火红色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格。它们主要分布在胶东和鲁南山区。

7. 北方狭口蛙 (Kaloula borealis)

北方狭口蛙体型宽扁,皮肤较光滑,颜色多为棕褐色。它们的体长仅为40-46mm,常常趴在泥地上,难以被发现。

8. 中国林蛙 (Rana chensinensis)

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,数量较少。它们的背面颜色多为土灰色或棕黄色,雄蛙体长44-53mm,雌蛙体长44-60mm。

9. 无斑雨蛙 (Hyla immaculata)

无斑雨蛙是一种小巧而精细的蛙类,背面光滑,颜色青翠欲滴。雄蛙体长约31mm,雌蛙体长36-41mm,常栖息于高大禾本科植物上。

拓展资料

通过对不同蛙类的介绍,我们可以看到蛙类的多样性和适应性。它们在生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同时也为大众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。了解蛙类的特征和习性,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,也能让我们在天然中更好地欣赏它们的秀丽。希望这篇文章小编将的“蛙类品种大全图片及介绍”能为无论兄弟们提供有价格的信息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