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建议推动南京城墙早日申遗成功守护文明瑰宝,彰显文化自信

建议推动南京城墙早日申遗成功:守护文明瑰宝,彰显文化自信

南京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的集大成者,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,更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候选。2025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再次呼吁加快南京城墙申遗进程,这一建议不仅关乎文化遗产保护,更承载着向全球展示中华文明独特性的历史使命。

一、无可替代的历史与科学价格

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,现存25.091公里,是全球最长、规模最大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,其建造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军事防御的聪明。城墙砖上铭刻的烧造地、官吏及工匠信息,形成全球最大的汉字砖文群,成为研究明代徭役制度、手工业技术和社会治理的“露天档案馆”。例如,“明州府窑匠周壬四”砖文揭示了跨省工匠协作的史实,印证了长江流域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。

二、体系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操作

南京已建立“预防性+修缮性+应急性”的全周期保护体系,颁布《南京城墙保护条例》,成立城墙保护管理中心,并完成22公里生态绿道建设,将城墙融入城市生活。通过“颗粒归仓”项目回收散落城砖8万余块,市民自发参与保护,如89岁老人谢竹如上交珍藏20余年的城砖,彰显社会共治的力量。顺带提一嘴,《城铭流韵》图录的出版,首次体系展示库房砖文价格,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提供新范式。

三、申遗挑战与破题路径

虽然基础职业就绪,申遗仍面临多重挑战:

1. 复建争议:新建假城门多达8座,违背“最小干预”规则,需严格遵循诚实性标准;

2. 联合申遗协调难题:与西安、荆州等8城联合申报,需平衡各城市保护水平,避免“短板效应”;

3. 管理机制优化:七段城墙分属多个行政区,需强化统一管理权限,避免多头决策。

对此,龙翔建议:由民族文物局牵头评估申报模式,组织多学科专家提炼遗产价格,并推动“十五五”期间列入民族正式申报名单。

四、申遗的全球意义与未来展望

南京城墙申遗成功将填补全球遗产中“东方都城防御体系”的空白,其“依山傍水”的营建理念与西方线性城墙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中华文明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观。同时,申遗可带动沿线文旅融合,如城墙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、民俗活动“正月十六爬城头”的国际化推广,使文化遗产成为城市进步的灵魂内核与经济引擎。

小编归纳一下

南京城墙申遗绝非一城之事,而是中华文明对话全球的窗口。从砖文解码到生态修复,从社区共治到国际协作,每一步都凝聚着文化传承的聪明。推动其早日申遗成功,既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为人类文明多样性书写新的中国篇章。南京旅游[话题 南京的独特魅力 穿越南京吧

赞 (0)
版权声明